《环境监测》课程考试大纲

发布者: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:2013-03-27动态浏览次数:499

课程编号:

课程类型: 专业基础课

所属教研室:环境工程教研室

总学时: 32

学分数: 2.0

考核对象:  环境工程专业

执笔者:谢妤

编写日期: 2012.9

一、课程性质与考试目的:

    《环境监测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,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,它应用化学、物理、生物等方法手段,通过对环境污染物的分析、检测,准确、及时、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,为环境管理、污染源控制、污染治理、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。

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并配合相应的实践环节,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、基本理论和主要污染物指标的监测方法、监测结果的计算和统计方法;对布点、采样、监测技能等方面得到基本训练,为污染调查、环境质量评价、污染治理的效益评价奠定基础。考试目的:包括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、基本技能及实际应用能力;也可以考核学生的思维、创新能力等。

 

二、考试内容及要求

第一章          绪论

【本章重点】环境监测的目的及布点原则相关标准

1、考试内容:环境污染监测、布点方法及原则

2、考核要求:

1)了解环境监测的目的及分类,环境污染的特点及监测特点;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的概念。

2)掌握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及制订环境标准的作用、分类、分级情况,水质各类标准的应用范围,大气各类标准的适用范围

第二章          水和废水监测

【本章重点】水样的采集,预处理方法,典型水质监测项目的分析方法及结果计算方法

1、考试内容: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,水样的预处理,水样的监测,实验结果计算。

2、考核要求:

1)了解水资源情况及水体主要污染物的分类情况,各种污染物与国家标准方法等效的监测方法的原理、监测技术及结果处理,水样的一般预处理方法,各种污染物国家标准监测方法的原理、监测技术、监测结果数据的处理方法;

2)掌握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方法;

3)熟练掌握水质的布点、采样、保存方法;

4)掌握实验结果计算。

第三章          空气和废气监测

【本章重点】大气质量检测与污染源废气监测的布点原则、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、典型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法原理、监测结果的计算和表示方法。

1、考试内容:大气监测的原理及方法及干扰的消除

2、考核要求:

1)了解大气污染对人和生物的危害,各种大气污染物的存在状态及时空分布特点,有哪些污染源,测定大气降水的目的,并能进行布点采样,对降水中的组分进行测定;流动污染源各种污染物的采样监测方法;大气污染生物监测方法;先进的仪器测定方法的原理,各种颗粒物的测定方法。

2)掌握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的国家标准测定方法的原理及测定技术

第四章          固体废物监测

【本章重点】固体废物的定义、危害、试样的采集、制备和保存、及主要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

1、考试内容:固体废物的定义、特性、分类

2、考核要求:

1)了解工业有害固体废物的特性,各种情况下固体废物的采样方法、制备方法、保存方法及预处理方法,垃圾的特性分析方法;

2)理解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;

3)掌握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、制备、保存和测定前的预处理。

第五章          土壤质量监测

【本章重点】土壤的污染特点、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和制备分解方法。

1、考试内容:土壤的组成及本底值,土壤污染的特点

2、考核要求:

1)了解土壤的组成及受污染的特点;

2)掌握测定不同项目时测定前的预处理方法及测定方法。

第六章        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

【本章重点】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规律、生物样品的采集、制备和预处理等

1、考试内容:理解污染物在动、植物体内的分布规律及污染途径

2、考核要求:

1)了解常用的测定方法;

2)理解污染物在动、植物体内的分布规律及污染途径;

3)掌握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方法及测定污染物时样品的预处理方法。

第七章          噪声监测

【本章重点】声级计的使用方法区、域噪声监测方法和监测结果分析方法

1、考试内容:噪声来源和对人体的危害、噪声监测

2、考核要求:

1)了解噪声监测仪器的使用方法,噪声监测;

2)掌握放射性和电磁的来源和对人体的危害;

3)应用噪声的计算。

第八章          环境中放射性污染监测

【本章重点】了解和掌握放射性污染的危害和防护措施、放射性污染的监测方法

1、考试内容:放射性的来源和对人体的危害,放射性污染的监测方法

2、考核要求:

1)了解放射性监测仪器的使用方法、放射性监测;

2)掌握放射性的来源和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标准。

第九章         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

【本章重点】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各种手段,监测数据统计处理的各种方法

1、考试内容:质量保证活动的意义和方法,监测实验室的要求

2、考核要求:

1)了解进行质量保证活动的意义和方法,监测实验室的要求;

2)掌握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及结果的表示方法实验室质量保证;

3)环境监测管理应用。

第十章          自动环境监测与简易监测技术

【本章重点】大气及水污染自动监测系统,遥感监测技术,简易监测方法及应急监测

1、考试内容: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,监测仪器及污染物的监测方法

2、考核要求:

1)了解自动监测系统,遥感技术及其应用,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;

2)了解工厂企业自动监测系统;

3)理解遥感监测技术生态监测技术。

三、考试方式及试题类型:

1、考试方法:闭卷

2、考试时间:120分钟

3、题目类型:选择题

1)选择题(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,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。少选、多选不给分。每题 2 分,共10小题,共 20 分)

2)填空题(每空 1 分,共20小空,共 20 分)

3)名词解释题(每题 4分,共4小题,共 16 分)

4)简答题(每题 6 分,共4小题,共 24 分)

5)计算题 (每题10分,共2小题, 共20分)

4、示例

1)选择题(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,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。少选、多选不给分。每题 2 分,共10小题,共 20 分)

. 用溶液吸收法测定大气中SO2,采用的吸收剂是什么,吸收反应类型属于哪一种( A )

 A. NaOH 溶液   中和反应 B.四氯汞钾溶液  络合反应

C.水  物理作用      D.10﹪乙醇  物理作用

.底质中含有大量水分,必须用适当的方法除去,下列几种方法中不可行的是哪一种( D )

A.在阴凉、通风处自然风干   B.离心分离 

C.真空冷冻干燥             D.高温烘干 

.对于江河水系水样采样点位的确定,下列说法正确的是( A )

A.当水面宽小于50米时,只设一条中弘垂线;

B.水面宽50100米时,设两条等距离垂线;

C.水面宽为1001000米时,设三条等距离垂线;

D.水面宽大于1500米时,设四条等距离垂线

.测定水中COD所采用的方法,在化学上称为 (  D  )反应。

A.置换     B.中和     C.分解     D.氧化还原

.铬的毒性与其存在的状态有极大的关系,(  C  ) 铬具有强烈的毒性。

A.二价    B.三价     C.六价     D.零价

2)填空题(每空 1 分,共10小空,共 20 分)

① 水样的类型有 瞬时水样 混合水样 综合水样

② 我国环境标准中的“三级”指 国家级 地方级 行业级

③ 水中氨氮是指以  游离氨(NH3  铵盐(NH4+形式存在的氮。

  误差     的大小是衡量准确度高低的尺度。

⑥ 对河流污染的监测,布设在进入城市、工业排污区的上游、不受该污染区域影响地点的断面称为  对照断面    

3)名词解释题(每题 4 分,共4小题,共 16 分)

① 碱度:水的碱度是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,包括强碱、弱碱、强碱弱酸盐等。

② 等效连续声级:对一个起伏的或不连续的噪声,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A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噪声的大小,即等效连续声级。

③ 环境优先污染物:经过优先监测原则选择的污染物。一般为具有较强的毒害性物质。

4)简答题(每题 6 分,共4小题,共 24 分)

.简述测定水质COD的原理。

在酸性溶液中,准确加入过量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,加热回流,将水样中还原物质氧化,过量的重铬酸钾以式亚铁灵作指示剂,用硫酸亚铁铵溶液回滴,根据所消耗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量计算水样化学需氧量。

. 简述生物监测方法。

生态(群落生态和个体生态 )监测、生物测试(毒性测定、致突变测定)、生物的生理、生化指标测定、生物体内污染物残留量测定。

.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的区别?

一次污染物是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有害物质。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,或他们与空气中正常组分之间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。他们的性质与一次污染物性质截然不同,多位胶态,毒性较大。

5)计算题 (每题10分,共2小题, 共20分)

某分析人员取20.0ml工业废水样,加入10.0ml0.025mol/L重铬酸钾溶液,按国标操作步骤测定COD,回流后用水稀释至140ml,以0.1033mol/L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,消耗19.55ml。全程序空白测定消耗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24.92ml。问这份工业废水的CODO2mg/L)值为多少?

解:

 

四、教材及参考书:

教材:奚旦立,孙裕生主编,《环境监测》(第四版),高等教育出版社,普通高等教育“十一五”国家级规划教材

参考书:

[1] 但德忠主编,《环境监测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6

[2] 梁红主编,《环境监测》,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,2006.